AI承德——五社联动跨区域慈善治理综合体打造

  • 机构名称:北京市美丽人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 项目类型:京津冀协同发展

承德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和京津冀生态涵养区,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存在短板,亟需外部赋能;北京拥有丰富资源,具备辐射带动能力。在此背景下,本项目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指引,落实相关规划要求,打造 “AI 承德 —— 五社联动跨区域慈善治理综合体”。通过 “1235” 赋能体系模式,即1个核心目标聚焦扶老助孤服务提质增效,2个驱动力量为党建引领和慈善联动,3大支持平台包括资源对接、能力建设和数字化管理平台,5社联动主体为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和社会慈善资源,推动京承深度合作,实现资源互补与协同发展,打造 “AI承德” 品牌,构建跨区域慈善治理新模式。

项目实施周期

计划实施周期:

已实施周期:

项目受益人数

目前已覆盖受益人数:

本次公益创投计划再次覆盖项目受益人数:

项目受益对象

项目资金规模(年度)

已开展的项目规模(万元):35万

本次公益创投计划开展项目规模(万元):

项目主要实施地域

核心区:河北承德 拓展区:北京 辐射区:京津冀其他协同发展重点区域

项目合作单位

北京律师法学研究会、中国旅游协会、北京市社区健康促进会、承德市政府、承德市民政局、京同福福安社会工作发展中心近30家爱心企业

项目需求

承德本土社会组织、社区工作者、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志愿者、困境老人、特殊儿童

项目目标

一、项目目标

(一)构建“1235”赋能体系,打造辐射承德全域的慈善治理综合体。

(二)强化五社联动,通过联席会议等机制推动社区、社会组织、社工、志愿者、慈善资源深度融合,提升服务精准性与专业性。

(三)整合跨区域资源,搭建资金、物资等共享平台,与企业、基金会合作,优化资源配置。

(四)围绕弱势群体需求开发助老、助残等服务,打造“AI承德”品牌,年均开展活动≥20场,惠及≥1000人次。

(五)培育本土社会组织与志愿者,通过培训提升能力,建立激励机制,提升居民参与率。

(六)探索跨区域慈善治理新模式,形成可复制经验,打造全国慈善治理标杆项目。

二、预期效果

(一)五社联动高效运转,资源共享互补,服务效率显著提升。

(二)搭建线上线下资源平台,精准对接资源,提升利用率,缓解区域资源不均。

(三)“AI承德”品牌凸显,年均活动超20场,受益数千人次,满意度≥95%,增强群众获得感。

(四)本土团队能力提升,居民参与率提高,形成“人人慈善”的社区氛围。

(五)形成标准化治理模式,为全国提供“承德方案”,提升承德慈善领域示范效应。

项目成效

药神计划——将小爱病患全赋能项目

北京市美丽人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将小爱”党建品牌为引领,聚焦大病救助领域,全力搭建专业化大病救助服务平台。围绕这一核心,机构构建医疗联合体与慈善救助联合体,双轮驱动、协同发力;依托大病救助慈善专项基金,开展生理、心理、社会全人赋能行动,全方位助力筹款目标达成。​

通过与北京市慈善协会建立深度联动机制,双方携手共建大病救助合作模式,在资源整合、服务优化、资金管理等方面深化协作,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效应与政策引导作用,广泛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参与筹款。“药神计划——将小爱病患全赋能项目”不仅为大病患者提供医疗救助、心理疏导与社区融入支持,更致力于挖掘患者个人潜能,助力其实现自我价值,重拾生活信心。项目通过创新搭建“一平台两联合体”的救助体系,切实缓解患者医疗费用负担,提升健康水平与生活质量,强化自我保健意识与能力;同时唤起社会对大病群体的广泛关注,凝聚更多善意与支持,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项目的实践经验也将成为未来同类公益项目的宝贵借鉴。

项目管理

一、项目必要性

承德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节点,面临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24%、养老设施覆盖率不足40%、社会组织专业化低等问题,扶老助孤服务碎片化。北京具备资源辐射能力,项目以“1235” 赋能模式推动京承互补,兼具政策与现实意义:响应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要求,契合“五社联动”试点方向;链接北京高校、医疗机构等资源,提供社工培训、数字化平台等系统性支持,注重“造血式”赋能培育本土力量。加之承德老龄化加速、慈善资源竞争加剧,项目落地刻不容缓。其不仅解决服务短板,更探索跨区域慈善治理机制,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可复制经验。

二、项目调研情况

调研表明,承德扶老助孤服务供需矛盾突出:老年人慢性病护理、困境儿童课业辅导需求强烈,但服务覆盖率不足。供给端存在社会组织缺专职社工、养老机构护理资质低、社区服务缺指导等问题;资源整合层面,部门协同不畅、资金结余高、志愿者流失率高。核心瓶颈为专业人才断层、数字化管理滞后、跨部门协同缺位。项目具备可行性:京津冀政策、北京资源及文化认同为支撑,但需克服跨区域协调成本高、本土化适应周期长等挑战。建议通过精准对接资源、分层培训、推动本土化融合及建立长效机制保障实施。

项目实施计划

一、项目实施计划

(一)筹备启动阶段(第 1-2 个月)

建立工作机制:成立京冀两地项目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组建含管理人员、社工、技术人员的执行团队。

需求调研: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全面调研承德扶老助孤服务现状、需求及资源,形成分析报告。

搭建平台框架:制定资源对接平台方案,梳理京冀资源与需求清单;规划能力建设平台课程,联系培训专家。

品牌推广与宣传:设计“AI承德”视觉标识,制作宣传素材;召开启动会,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动员社区、社会组织等参与。

(二)全面实施阶段(第 3-10 个月)

党建引领与资源对接:加强党组织建设,定期召开党建会议;对接北京企业、基金会等资源,上线资源平台,组织线上线下对接活动。

能力建设培训:分批次开展老年护理、项目管理等技能培训,采用理论授课、案例分析等方式,建立考核机制确保质量。

五社联动服务:社区完成服务对象建档;社会组织承接专业服务;社工负责个案管理;招募培训志愿者;整合慈善资源,保障资金物资供给。

品牌深化:每月开展“AI承德”公益直播,邀请北京专家分享养老、儿童心理等知识;优化平台功能,扩大服务覆盖面。

(三)总结评估阶段(第 11-12 个月)

项目总结:梳理实施过程,撰写报告,整理图文资料制作成果集。

第三方评估:邀请机构评估目标达成度、服务质量及社会效益,形成改进建议。

成果推广:召开发布会展示成果,提炼可复制模式,在承德及类似地区推广应用。

阶段 时间 任务 具体内容 责任主体

筹备启动 第 1-2 个月 建立机制 / 调研 / 建平台 / 宣传 成立领导小组与执行团队;完成需求调研;规划资源与能力平台;设计品牌标识并召开启动会 项目筹备组 / 调研团队 / 执行团队

全面实施 第 3-4 个月 党建引领 / 资源对接 加强党建工作,对接北京资源,上线资源平台并组织首次对接活动 领导小组 / 资源对接小组

第 5-6 个月 能力培训 开展首批老年护理、项目管理等培训 能力建设小组

第 7-8 个月 五社联动 / 品牌直播 社区建档、社会组织服务、社工督导、志愿者招募;每月 1 场公益直播 五社联动主体 / 各小组

第 9-10 个月 服务深化 / 平台优化 扩大服务覆盖,跟踪资源使用,开展第三批培训并考核 五社联动主体 / 技术团队

总结评估 第 11-12 个月 总结 / 评估 / 推广 撰写报告、制作成果集;第三方评估;召开发布会推广经验 执行团队 / 第三方机构 / 领导小组

项目执行团队介绍

姓名 机构职务 执行项目相关经验 在本项目中的工作职责

朱中朝 项目社工 2年社会工作经验 项目执行

李文静 项目社工 1年社会工作经验 项目执行

宗倩 项目社工 1年社会工作经验 项目执行

项目年度预算

序号 预算内容 单位 单价(元) 数量 总金额(元) 备注

1 社工人力成本 元/人/月 4,500 3人×6个月 27,000 含项目主管1名(6,000/月)、专职社工2名(4,500/月),含社保及公积金

2 专家授课补贴 元/次 2,500 6次 15,000 北京专家往返承德差旅费及授课补贴(含交通、住宿、课时费)

3 专家差旅 元/次 2000 6次 12,000

4 志愿者补贴 元/人/月 300 50人×6个月 90,000 覆盖15支志愿者队伍交通及餐补

5 培训场地租赁 元/场 1,500 8场 12,000 承德市区及乡镇培训场地费用

6 培训资料制作 元/套 80 200套 16,000 含手册印刷、工具包开发(五社联动操作指南、案例集)

7 品牌Logo设计、宣传视频制作 元/套 15,000 1年 15,000 慈善资源对接系统基础功能开发(含需求分析、UI设计、测试)

8 五社联动活动开展 元/场 3,000 15场 45,000 云服务费用及技术维护

9 联席会议及主题研讨 元/次 5,000 4次 20,000 含老幼代际融合、文化传承活动场地布置、物资采购、宣传推广(横幅、易拉宝)

10 项目评估及审计 元/次 10,000 1次 10,000 跨区域协调会议(含场地、资料、参会人员餐补)

11 宣传及媒体报道 元/次 2,000 5次 10,000 第三方评估机构费用

12 其他费用(应急备用金) 元 - - 36,450 含线上推广、新闻稿撰写及媒体发布

13 项目管理费 元 - - 30,000 用于不可预见支出(如临时物资采购、紧急差旅等)

14 税费 元 - - 11,550 总金额的8.5%(含行政办公、财务核算、耗材等)

合计 350,000 总金额的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