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榴红幸福照相馆
- 机构名称:北京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基金会
- 项目类型:乡村振兴
“石榴红幸福照相馆”项目是一项积极响应文化惠民政策的公益活动,通过摄影艺术形式,为北京市百余个民族工作重点街道乡村的四世同堂及以上家庭免费拍摄全家福,将无形的家庭记忆转化为有形的影像资料,促进亲情传承与文化延续,此项目不仅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更是推动北京民族乡村文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2023年首期项目成功服务了北京市12个区、50多个民族村,共定格了215张温馨的全家福。2024年春节期间,项目携手抖音平台推出“籽籽同心话团圆”话题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民族家庭热情参与,扩大了项目的社会影响力和关注度。
项目实施周期
计划实施周期:
已实施周期:
项目受益人数
目前已覆盖受益人数:
本次公益创投计划再次覆盖项目受益人数:
项目受益对象
项目资金规模(年度)
已开展的项目规模(万元):2023年度项目资金规模:163945元。 2024年度项目资金规模:58275元 本年度计划规模:107000元
本次公益创投计划开展项目规模(万元):
项目主要实施地域
北京市百余个民族工作重点街道乡村
项目合作单位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基金会、中关村精准医学基金会、北京市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中心、北京联益慈善基金会
项目需求
已知受益人数:
2023年首期项目惠及215户四世同堂及以上家庭。
2024年项目惠及30余户四世同堂及以上家庭。
本年度计划受益人数:
项目计划覆盖56户四世同堂及以上家庭
项目目标
总目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并助力北京民族乡村振兴。选取56户具有代表性的家庭,通过摄影这一艺术形式,深入挖掘并展示民族家庭的幸福故事,并进行五年期跟踪拍摄,以此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精神象征,有形、有感、有效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计划于2029年举办全家福摄影展,为建国80周年献礼 。
分目标:
数量:56户民族家庭
质量:将无形的家庭记忆转化为有形的影像资料,以时间为脉络,用影像深度记录各家庭在岁月长河中的成长、变迁与发展历程 。
进度:首轮拍摄后,筛选56个代表性家庭进行为期五年的追踪拍摄。项目第一个执行周期完成后,将举办北京民族村“全家福”摄影展 。
效益:通过跟踪拍摄具有代表性的家庭,彰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生动北京实践,生动展现北京民族乡村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进程中的时代步伐、人文风貌与精神力量升华轨迹。
筹款:项目资金依靠公众筹款和企业捐赠 ,塑造人人参与民族团结创建的良好氛围。
项目成效
2024年度:怀柔长哨营乡二道河村乡村彩绘项目,委托方:长哨营乡政府,委托金额224640元,项目已完成
2025年度:
通州于家务乡中华同心·和美村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活动,委托方: 北京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委托金额200000元,项目已完成
项目管理
项目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新时代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创造性地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论断,并将其确立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2021年8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同年12月,北京市委民族工作会议强调要以首善标准做好新时代首都民族工作,让民族团结幸福之花开遍京华大地,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这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政策支撑。
北京市现有5个民族乡、113个民族村。近年来,北京将推动民族乡村发展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将促进民族团结作为民族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着力打造民族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北京样板。在这一背景下,通过创新公益项目赋能民族乡村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项目调研情况:
在当今社会,众多家庭对于记录和传承家庭记忆、维系亲情纽带有着强烈的需求。尤其是多世同堂的民族家庭,其独特的文化传承和代际关系更需要被影像定格。全家福作为家庭团聚的象征和幸福的影像记录,不仅能为家庭留下珍贵的回忆,更能通过具象化的形式,凝聚亲情、传递幸福。
项目实施计划
第一阶段:启动与前期筹备(2025年9月-10月)
1、项目启动会:邀请相关政府部门(如国家民委、北京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等)、公益组织、高校、媒体单位参会。发布项目背景、目标、计划,激发公众和企业捐赠积极性,并推广志愿者招募
2、需求摸排及对象确认:与北京市各区民族工作重点街乡镇社区、乡村的相关部门进行联系,了解辖区内四世同堂及以上家庭的数量、分布、基本情况等信息,确定首批拍摄对象名单。
3、团队组建培训:通过线上线下渠道招募摄影记者、摄影爱好者组成志愿拍摄团队。邀请专业摄影师进行培训,全面提升团队的拍摄水平与服务意识 。
第二阶段:集中拍摄与首轮成果转化(2025年10月-2026年4月)
1、集中拍摄:依据前期确定的拍摄名单和排期,分批次组织摄影团队深入民族村落。在尊重家庭意愿和习惯的基础上,为四世同堂及以上家庭免费拍摄高品质全家福,与家庭成员进行初步沟通,了解家庭故事,为后续深度挖掘积累素材。
2、首批追踪家庭筛选与五年计划制定:从已拍摄的家庭中,结合家庭代表性、故事性、配合意愿等标准,精选出56个具有长期追踪价值的家庭,共同制定未来五年的追踪拍摄计划,明确每年拍摄的时间节点、拍摄主题和内容侧重,确保追踪记录的系统性和深度。
第三阶段:五年追踪拍摄与深度挖掘(2026年-2029年)
1、年度追踪拍摄与故事记录:每年对56个追踪家庭进行回访拍摄。记录家庭成员的变化、生活环境的改善、民族文化的传承以及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发展故事。每次拍摄伴随深入访谈,挖掘家庭背后的情感连接、代际传承和民族融合的生动细节。
2、影像与文字资料整理:对每次追踪拍摄的影像资料进行精选与后期处理。同步整理访谈录音和文字记录,形成“家庭成长档案”,为后期制作专题片、展览提供丰富素材。
3、阶段性成果展示与线上互动:选取阶段性优秀作品,通过线上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展示。持续开展“我心中的幸福瞬间”照片与故事征集活动,扩大项目的影响力。
第四阶段:成果汇聚与品牌传播(持续进行并在特定节点集中展现)
1、摄影展览:策划并举办多场次、多层次的“石榴红幸福照相馆”主题摄影展,将深度展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和睦共处与繁荣发展,特别是民族村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积极变化。
2、系列纪录片制作与传播:基于五年追踪拍摄积累的丰富素材,邀请专业团队制作系列纪录片,深入剖析民族家庭故事、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项目执行团队介绍
专职:孙信雷(项目总负责人,负责项目总体规划及执行)
罗乌支(项目统筹负责人、负责核心资源整合与对外联络)
吴佳静(执行负责人,负责志愿者团队的日常管理与调度)
殷宏瑶(宣传负责人,负责项目新闻稿、宣传文案的撰写)
兼职:王安泰(执行负责人,负责项目组织实施与现场协调)
王洪河(摄影负责人,对志愿团队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与指导)
专家队伍:中央民族大学专家导师
项目年度预算
107000元(详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