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开有声 青声相伴”志愿服务项目
- 机构名称:北京市石景山区太阳花听力言语康复中心
- 项目类型:为老服务
“花开有声 青声相伴”成人听障人士陪练志愿服务项目由太阳花听力言语康复中心联合多方发起,是北京市首支聚焦成人听障群体的陪练公益项目。针对听障人士康复后缺乏实战交流环境、进步缓慢的痛点,项目通过一对一陪练、小组练习、场景模拟等服务,结合主题沙龙与户外实践,助力提升其语言沟通和社会融入能力。
项目构建 “高校 - 社区 - 专业机构” 协作网络,北方工大储能学院输送志愿者,社区链接资源,康复中心专业督导,并以激励机制保障长效服务。自成立以来,已累计服务 60 人次,覆盖 10 名听障人士,培育 30 人志愿队。项目获北京市残联、区残联、区红会认可,其创新模式成为行业典范,有效推动残健共融,为听障群体社会融入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项目实施周期
计划实施周期:
已实施周期:
项目受益人数
目前已覆盖受益人数:
本次公益创投计划再次覆盖项目受益人数:
项目受益对象
项目资金规模(年度)
已开展的项目规模(万元):年度计划规模为10万
本次公益创投计划开展项目规模(万元):
项目主要实施地域
石景山区残疾人职业康复中心大楼和五里坨民俗馆实施
项目合作单位
五里坨街道新风尚.社区青年汇及北方工业大学储能科学与工程学院
项目需求
目前受益听障人士18人 志愿者50人。本年度计划受益听障人士40-50人,志愿者100人。
项目目标
总目标:通过专业化志愿服务构建听障人群支持体系,提供多场景沟通实践,提升其语言能力与社会融入度,推动残健共融,确保 80% 服务对象能独立完成日常购物沟通。
分目标与成效:
数量目标:年度开展志愿活动≥20 次(含一对一、2-5 人小组服务),每月 1 次主题沙龙,每季度 1 次户外实践;志愿者团队扩充至 60 人,形成稳定服务网络。
质量目标:每次活动服务对象与志愿者满意度≥95%,活动方案经专业督导评估达标率 100%,保障服务专业性。
进度目标:每季度制定详细计划,每月活动执行偏差率≤5%,确保服务按节点高效推进。
效益目标:通过媒体宣传实现活动曝光量≥1 万人次,编制《志愿者成人听障陪练指引规范》,形成可复制的行业服务标准。
成长目标:80% 志愿者通过年度专业技能考核,培育≥3 名核心志愿者骨干,强化团队专业服务能力。
筹款目标:筹集运营资金 10 万元,用于物资采购、志愿者补贴及专业培训,保障项目可持续开展。
预期成效:项目将系统性提升听障人群沟通能力,填补社会陪练服务空白,形成 “高校 - 社区 - 机构” 协同的残健共融示范模式,推动无障碍社会建设。
项目成效
2023-2024太阳花承接了“结对帮扶,送爱到家”开展综合性助残服务项目 委托方石景山区残联。委托金额12.4万。项目基本情况:本项目采用“以轻残助重残”的服务模式,为残疾人(老年残疾人及重度残疾人)开展以精神慰藉服务为主、生活类服务为辅的综合为残服务,并通过温馨家园服务日进行发散,为困境残疾人群体集中提供生活类服务;同时对残疾人志愿者进行培训,充分发挥残疾人党员、残疾人骨干积极分子的主导作用,开展温馨家园主题活动,扩大志愿者的服务范围,在残疾人群体中形成志愿式的邻里互助习惯,使老年残疾人及重度残疾人得到持续的、有用的帮助。
项目管理
成人听障陪练志愿服务项目的发起,源于听障群体康复实践中的现实困境与社会服务供给的结构性缺失。听障人士 即便完成专业康复课程,回到家庭与社会场景后,因缺乏常态化、多元化的交流环境,听力言语技能难以巩固,进步缓慢。按照2024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老年听力健康促进行动(2024-2027年)的通知及2024年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开展老年听力健康促进行动(2024-2027年)的通知精神要求。太阳花康复中心联合五里坨街道新风尚・社区青年汇、北方工业大学储能学院,于2025年初启动专项调研。调研覆盖北京市石景山区及周边社区,重点走访太阳花康复中心在训学员、社会成年听障人士及社区居民,累计访谈听障群体80余人次,收集有效问卷110份。调研发现,超70% 的听障人士反馈“日常交流场景少、缺乏实战机会”是阻碍其语言能力提升的核心因素;87 岁的王大爷做人工耳蜗后,其因缺乏系统练习,日常对话交流困难,难以满足日常沟通需求。此外,调研还揭示听障群体对 “一对一语言陪练”“生活化场景模拟训练” 存在迫切需求,且希望服务兼具专业性与持续性。结合调研结果,三方于 2025年4月成立专项志愿队,定向为听障人士提供定制化陪练服务,填补社会服务空白。
项目实施计划
一、分阶段进度规划(2025年7月-2026年6月)
1. 筹备期(7-8月)
(1)完成30名志愿者招募,开展2轮专业培训(听障沟通技巧、场景模拟实操),考核通过率需达 100%;
(2)与五里坨街道、北方工大确认协作分工,建立 “志愿者-服务对象”一对一匹配机制,首批对接10名听障人士;
(3)制定《月度活动表》,明确主题沙龙,确保Q1开展活动≥4次
2.密集服务期(9-2025年2月)
每月执行:2次一对一陪练、1 次小组活动(2-5人)、1 场主题沙龙,同步收集服务对象满意度(目标≥95%);
3.季度节点:
Q2(9-11月):开展首次户外实践(如;超市购物),完成 50% 服务对象的沟通能力评估,优化陪练方案;
Q3(12-2025年2月):增加医院、银行等复杂场景模拟,启动《志愿者陪练指引规范》初稿编制,媒体曝光量达5000+人次;
4.总结提升期(2025年3月- 2026年6月)
完成全部服务对象考核,确保 80% 能独立完成购物沟通;
举办年度成果展,对接媒体,实现1万+曝光量;
培育3名核心骨干,筹备下一年度工作计划。
二、目标联动实施路径
数量促质量:通过每月固定频次活动(≥2 次一对一 + 1 沙龙),积累沟通实战时长,配合督导实时旁听,保障活动方案专业度达标率 100%;
场景落地效益:户外实践直接对应总目标(购物沟通),通过公众号、小视频扩散,累计实现1万+曝光;
培训强化成长:将志愿者考核与服务时长挂钩,月度培训聚焦听障者个性化需求(如老年听障者方言适配),确保骨干培育与团队扩张同步。
三、项目管理机制
1. 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
风险类型 应对策略
志愿者流失 建立 “储备池”(20 名预备志愿者),实施服务时长兑换太阳花志愿服务证明;
四、成效追踪指标
1.量化维度:活动执行率(≥95%)、志愿者留存率(≥85%)、服务对象沟通能力提升率(购物场景独立完成率≥80%);
2.质性维度:收集听障者活动反馈表、家属访谈视频、志愿者成长日记,形成可传播的案例集,支撑《陪练指引规范》落地。
3. 社会影响维度:项目过程中,加大宣传力度,在当地媒体平台发表不少于3篇宣传报道,链接其他优秀的助残队伍或个人志愿者加入到服务中来。让社会更多人群了解到听障群体,让听障人士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爱,扩大项目的影响力。
项目执行团队介绍
目前项目包括专职工作人员5人,兼职工作人员3人,志愿者30人,专家共3名。
姓名 是否专职 职能 本项目中承担的工作职责和内容
吴潭 是 中心负责人 17年康复教学经验,康复专家、专业督导。
罗丽平 是 项目负责人 全面统筹项目规划、进度监控与多方协调,确保年度目标达成。
刘仪 是 康复师 项目执行,负责活动物资采购、场地协调及志愿者服务时长统计。
蔡迪 是 活动执行 项目宣传,策划项目宣传方案,运营公众号、短视频平台,制作图文 / 视频案例。
谢慧丽 是 财务 项目财务,负责项目财务事宜。
李旭 否 专家 外聘专家,优化项目管理流程,设计志愿者激励机制与考核标准。
周红 否 专家 专业督导,定期旁听陪练活动,评估服务质量,优化陪练方案与沟通技巧。
孔晶 否 志愿者骨干 社区联络员,协助招募服务对象,收集社区居民反馈,扩大项目影响力。
项目年度预算
项目年度预算
序号 费用
类别 标准 单价 (元) 数量 资金金额 备注
1 活动费 1/场地/次 2000 12 24000 每月一次主题沙龙,每季度1次户外实践 活动的活动物资费。
2 志愿者补助 1/人/天 100 100 10000 志愿者补贴
3 督导费 1/人/天 600 12 7200 每月聘请督导指导费用
4 社工补贴 1/人/次 200 40 8000 每场活动社工的费用
5 专业人员劳务 1/人/天 100 40 4000 每场活动专业人员费用
6 宣传制作费 1/场地/天 500 20 10000 横幅、展板、宣传制作费
7 交通费餐费 1/人/天 100 20 2000 相关人员来回交通费因加班导致的餐费
8 耗材费 1/场地/月 500 20 10000 活动过程中产生的耗材费如笔纸各类声响教具等
9 税费管理费 1/年
8800 1 8800 机构项目管理过程中产生的税费和管理费
合计:10000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