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巢北理-老年心理健康促进项目
- 机构名称:北京懋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 项目类型:为老服务
"心巢北理-老年心理健康促进项目"由北京懋德社工发起,聚焦北理工离退休教职工及朝阳区社区老人心理健康需求,通过心理测评、咨询、促进活动及心理疗愈技术(绘本疗愈、心理戏剧),构建"高校-社区"支持网络。覆盖1000名老人(北理工600人),缓解孤独、焦虑抑郁,增强社会参与。以"人生回顾绘本共读""角色交换心理戏剧"等创新形式,帮助安全释放情绪、改善认知、重建联结,探索"学术支持+专业服务"模式,总结首都特色经验,服务老龄化社会治理。
项目实施周期
计划实施周期:
已实施周期:
项目受益人数
目前已覆盖受益人数:
本次公益创投计划再次覆盖项目受益人数:
项目受益对象
项目资金规模(年度)
已开展的项目规模(万元):上年度资金规模:1.2万元 本年度预算:10万元
本次公益创投计划开展项目规模(万元):
项目主要实施地域
实施地域北京市,具体实施地为北京理工大学校内及相关社区。
项目合作单位
技术专家支持: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妇女健康与发展专业委员会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科普工作委员会 北京市社会心理工作联合会老年心理专业工作部 场地及组织服务: 北京理工大学离退休处(离退休党委) 资金及筹款支持: 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心理健康与发展专项基金
项目需求
项目周期:2024年全年
受益人群:覆盖朝阳区4个街道(八里庄、亚运村、马家堡、云岗)及北京理工大学离退休教职工,总计1000名老年人
预期成效:老年人心理健康指数提升25%,抑郁、焦虑发生率降低15%,形成《高校-社区老年心理健康服务操作手册》及典型案例集,打造“心巢北理”专项心理服务品牌。
项目目标
总目标:构建“高校-社区”联动的老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升北京理工大学离退休教职工及朝阳区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探索首都特色社会心理服务模式,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分目标:
数量:覆盖1000名老年人(北理工离退休教职工600人,朝阳区社区400人),开展心理健康筛查800人次,提供个案干预200例,组织团体活动50场。
质量:心理健康量表(PHQ-9/GAD-7)评估显示,干预后抑郁、焦虑症状缓解率≥65
%;孤独感量表评分降低≥20%;服务满意度≥90%。
进度:2024年1-3月完成需求调研与资源整合,4-9月开展心理筛查、干预及活动,10-12月完成效果评估与经验总结。
效益:降低高校退休教师心理问题发生率15%,提升社区老年人社会参与度(社交频率增加≥30%),形成《高校-社区心理服务操作手册》。
成长:培养20名基层心理服务工作者(含社区社工、志愿者),提升其心理筛查、个案辅导及活动组织能力;高校离退休处工作人员掌握基础心理支持技能。
筹款:通过项目成果展示与社会影响力提升,争取企业、基金会等社会资金支持,保障后续服务可持续性。
项目成效
2023年度
委托单位:北京市丰台区心理卫生中心
项目名称:2023年度丰台区精神卫生专业社工项目
标的金额:150,000.00元(此处请勿展示)
委托单位: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南苑街道办事处
项目名称:南苑街道社会心理服务中心运营项目
标的金额:120,000.00元(此处请勿展示)
委托单位: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来广营地区办事处
项目名称:来广营街道社会心理服务中心运营项目
标的金额:50,000.00元 (此处请勿展示)
2024年度
委托单位:北京市丰台区心理卫生中心
项目名称:20234年度丰台区精神卫生专业社工项目
标的金额:150,000.00元 (此处请勿展示)
委托单位: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亚运村街道办事处
项目名称:朝阳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项目-亚运村街道社会心理服务中心运营项目
标的金额:50,000.00元(此处请勿展示)
委托单位:北京朝阳区来广营地区办事处
项目名称:来广营街道社会心理服务中心运营项目
标的金额: 50,000.00元 (此处请勿展示)
项目管理
我国老龄化加剧,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突出。北京市60岁以上人口达460万,独居、空巢、慢性病老人多,抑郁焦虑高发。北京理工大学2000名离退休教职工中,85%(约1700人)为60岁以上老人,退休后社会角色转变、社交圈收缩,心理健康需求迫切,但现有服务覆盖不足。同时,高校与社区心理服务资源分散,“高校-社区”联动服务模式亟待探索。
为此,项目团队自2012年开始,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在北京理工大学(中关村、良乡校区)及朝阳区4个街道调研900名老人(高校300人、社区600人)。结果显示:高校退休教师抑郁、焦虑发生率分别达35%、28%,孤独感超60%,认知障碍早期症状占12%;社区老人对应问题比例略低,但同样缺乏专业服务。仅10%高校退休教师、15%社区居民定期接受心理服务,超70%希望获一对一疏导。高校离退休处有资源但缺专业支持,社区心理服务中心需特色项目补充。
调研证实,高校及社区老人心理健康问题亟待解决,“绘本疗愈”“心理戏剧”等创新技术可精准匹配需求。“高校-社区”联动能整合资源,形成可复制模式,为首都老年心理健康服务提供实践参考。
项目实施计划
项目进度安排及管理
项目周期:2024年1月-12月,分四阶段推进:
第一阶段:筹备启动(1-2月)
完成4个街道(朝阳八里庄、亚运村,丰台马家堡、云岗)及北理工离退休处需求调研,明确独居、慢性病等重点人群;联合高校心理中心、社区服务站招募10名核心团队(心理咨询师、社工),制定服务流程;采购绘本、戏剧道具,设计《心理健康手册》等工具包。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3-9月)
心理健康筛查:3-4月为800名老人(高校600人、社区200人)开展PHQ-9、GAD-7测评,建立电子档案,筛选高风险群体。
分层干预服务:
4-6月:对高风险老人开展心理咨询(80人次)、危机干预(20例);
5-7月:开设“绘本疗愈”工作坊(8场,300人)、“心理戏剧”小组(6场,200人);
6-8月:举办健康讲座(每月2场,单场≥30人)、社区活动(棋牌赛、手工课等10场)。
志愿者赋能:3-5月招募30名志愿者,开展4期培训,培养10名骨干。
第三阶段:中期优化(10月)
通过问卷(≥200份)、访谈(20人)评估干预效果,优化服务(如增加随访、增设“老少共读”)。
第四阶段:总结推广(11-12月)
量化指标改善(如PHQ-9降5分),提炼《案例集》与操作指南,举办开放日宣传成果。
项目管理机制
团队分工:设负责人1名,心理咨询师2名、社工3名、志愿者10名,每周例会同步进度。
资源保障:与北理工、社区签订协议,确保场地支持;专项群实时对接需求。
质量控制:标准化工具评估效果,每月抽查10%活动记录。
风险评估与应对
参与不足:设计互动活动(如绘本+手工),定向动员社区/高校资源。
能力短板:专家每月督导,志愿者“一对一”指导。
数据安全:加密档案,限核心成员访问。
突发事件:联动社区医院绿色转介通道.
项目执行团队介绍
项目负责人:雷静
分机:949
简介:心巢北理项目负责人
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硕士
项目督导:杨波
分机:801
简介: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级社工师、硕士
志愿服务管理:陈丽英
分机:156
简介:懋德中心志愿中心负责人
心理咨询师、志愿服务管理
志愿服务纪检:潘林川
分机:259
简介:懋德中心志愿中心计时负责人
心理咨询师、志愿服务计时管理
项目志愿者(均为心理咨询师或社工师,排名不分先后):
邵珺、杨昱、李海芳、刘爱燕、史荷丽、吴建忠、郑云珍、任晓燕等20人
懋德中心实名注册心理志愿者1082人。
项目专家:(姓名、专业、职称)
郭 勇 老年心理健康 教授
钱 明 心理健康 教授
刘华清 精神卫生 主任医师
何 丽 心理健康 副教授
孙启亮 心理健康 副教授
隆春玲 老年心理 副主任护师
袁冬梅 心理健康 二级心理咨询师
李柏英 心理健康 二级心理咨询师
娄丽华 心理健康 二级心理咨询师
项目年度预算
预算100000元,详情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