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工“携手“四有”融合———保障房困境老人支持计划
- 机构名称:北京市美丽心灵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 项目类型:为老服务
以满足居民需求为导向,本着“七有五性”的原则实现社区治理的专业化,让服务对象生活幸福指数提升。
围绕“有”这个主题,链接多方社会资源,创新养老服务方式,为居住在景和园保障房社区内60余名失独、重残、失能、空巢、高龄、困难老年人提供情绪疏导、生活照顾、关系调适、能力提升、喘息增能、社会参与等方面的专业服务,促进老年人建立融洽的家庭和社区关系,帮助其认识新朋友,建立积极的邻里和社区支持网络,培养老年人助人自助公益思维,实现社区大融合,进而实现老年人群体在社所乐。同时也营造“有安全”、“有关爱”“有健康”“有获得”的“四有社区”文化氛围。
项目实施周期
计划实施周期:
已实施周期:
项目受益人数
目前已覆盖受益人数:
本次公益创投计划再次覆盖项目受益人数:
项目受益对象
项目资金规模(年度)
已开展的项目规模(万元):上一年度项目资金规模为62万,本年度计划为62万元。
本次公益创投计划开展项目规模(万元):
项目主要实施地域
朝阳区东坝地区景和园社区
项目合作单位
1.中国狮子联合北京代表处香山服务队 2.朝阳蓝天救援队
项目需求
60
项目目标
一、项目目标:
围绕“有”这个主题,对保障房中的老人开展关爱服务行动,营造“有安全”“有关爱”“有健康”“有获得”的社区人文环境并建立社工+义工的“双工携手”服务模式。
二、预期效果:
具体来说成效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志愿团队建设方面:通过社会工作者依托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进行示范和带动,将景和园保障房社区中的热心人士组织起来,链接多方社会资源提供志愿服务的同时培育本土化的志愿服务队伍,并通过志愿者团队能力建设:如家庭急症处置、火灾逃生、支持小组、经验分享表彰会等使得志愿者本人和志愿者团队能够更好地服务于项目受益群体;
2、项目受益群体方面:通过社区类扶老助老的活动,丰富项目收益群体生活,搭建与不同群体的沟通平台,为出行不便的老人协助办理与其密切相关的事项,如申请相关保障、签字确认等;为独居老人和失能老人提供陪伴就医,解决其医疗方面的需求达到融合的目的;
3.在项目实施地建立巡视探访制度并加以创新,通过“送饺子、送关爱”创新巡视探访的形式,并以此营造项目活动品牌,并进行复制和推广,让项目受益群体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和支持。
项目成效
1.景和园社区温馨家园运营服务 2023.1-至今 东坝乡人民政府 40万
2.东坝地区残障群体社区融合 2023.1至今 东坝乡人民政府 40万
3.公益1+1--溢彩星光社区老人关爱服务项目第三期 泰康溢彩公益基金会 2024.8至2025.6 45万
4.景和园社区”爱在身边”关爱行动 东坝乡人民政府 2024.3至2025.12 20万
5.京蒙牵手计划 北京市委社会工作部 2023至今 16万
项目管理
东坝地区是北京保障性住房集中的地区之一,特别是景和园保障房社区,该社区困境中老年人多,周边养老资源比较欠缺,同时现有的养老机构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都很难满足大量的为老服务需求。尤其在现阶段的情况下,能够满足基础的生活照料都已经很困难,再来满足心理及精神健康方面就更难达到。而通常基础的生活照料是显性的需要,容易被看见,被满足。而心理及精神健康是隐性的需要,容易被人们忽略,不容易被满足。
具体来说,该社区居民由于自身经济等方面的原因,使得生活比较单调,缺乏娱乐活动,无法与社会接触;由于身体等原因在生活中会有一些风险,特别是独居老人,一旦发生疾病需要就医,往往会显得无能为力,没有人去陪伴自己就医,更是无法在第一时间内获得医疗方面的支持;困境老人有时会因为和家人关系的原因不与家人来往,独自居住在保障房中,缺乏关爱和支持。从以上内容来看,居住在该保障房的居民缺乏安全、关爱、健康和快乐的保障。
社区方面尽管想解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但苦于缺少资源,需要链接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来开展服务,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需求.属地政府也与社区一样,希望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开展服务,丰富老年居民的生活.让老年人生活在“有关爱、有健康、有支持、有获得”的环境中。
项目实施计划
一、项目实施计划
((一)项目启动后依托已有基础开展摸底工作,对服务对象的需求进行评估,并筛选有迫切需求的独居老人。完善“守望制度”、完善台账,同时也能够完善现有的巡视探访制度以及相关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制度,营造“有安全”的社区氛围;
(二)项目启动后至项目结束前,开展以下工作并有以下产出:
1.项目启动后一个月内通过对困境老人逐人开展风险等级评估,按照高、中、低三个风险等级及对应需求评估对该受益群体建立一人一档一策;
2.通过风险等级、需求评估后完善现有的巡视探访制度以及突发事件应急制度,具体做法为召开会议,完善巡视探访制度,营造“有安全”的社区氛围;
3.以“送饺子、送关爱”的形式,以“社工+义工”的方法对于高风险项目受益群体的探访每月不少于2次,项目周期内不少于24次,志愿者和社会工作者包饺子送给项目受益群体,提升获得感的同时了解老人的生活和身体情况。以此形式开展巡视探访,对于需求和问题能够及时予以回应和反馈,对于了解到的老人面临的困难,进行分类并链接相关部门的同时整合慈善资源开展帮扶。营造“有安全”“有关爱”“有获得”的社区氛围;
4.带动成立3年的志愿服务队开展团队建设活动不少于12次,形式为例会或者工作坊,培养和提升志愿者的能力,通过志愿服务赋能于老年人、赋能于社区,营造“有支持”的社区氛围;
5.开展适合老人的社区活动,次数不少于12次,活动内容有八段锦、太极拳、手工、同时为老人提供义务理发等活动,以丰富老人的生活,营造“有获得”“有健康”的社区文化氛围。
二、预计完成指标
1、建立一人一档一策不少于60个,社会工作者将通过前期筛选,重点为独居和高龄等老人提供服务项目周期内预计能够覆盖景和园社区保障房内不少于60名困境老人;;
2、开展志愿能力提升活动不少于12次,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志愿者例会或能力提升活动;
3、每次投入社会工作者2人,志愿者2人以“送饺子、送关爱”的形式开展巡视探访活动,每月不少于2次集中巡视探访,项目周期内不少于24次;
4、投入1名社工加1名志愿者,开展不少于12次的社区活动,每月不少于1次,参与人员不少于400人次。
三、风险及应对
1、社区志愿者招募人数如不理想,可以链接社区居委会、社区自组织共同参与活动,发挥社区居委会的优势,协助解决问题。
2、活动组织专业性问题,组织工作人员与志愿者专业培训,聘请专业人员定期督导。
3、心态与情绪的调整,联系督导机构,定期为社会工作者进行督导与心理减压。
项目执行团队介绍
韩亚歆 负责人/助理社工师 从事一线实物社会工作8年。带领项目团队参与过多个项目,有丰富社会工作经验,与社区居委会有良好的关系基础,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对于社区养老服务、助残服务、社区融合服务有丰富的经验,曾独立开展了多个养老助残、精准帮扶项目。 负责项目总体协调和进度把控及财务管理。
曹霏 项目督导/中级社工师 从事一线实物社会工作19年,有丰富的救助帮扶个案及督导经验。 负责项目执行过程中的技术支持和帮助,项目进度把控,经验提升等。
陈国玲 执行社工 8年一线社会工作经验,有相关困境老人服务经验并参与过市、区级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实施。 负责执行项目具体活动实施。
项目年度预算
项目预算明细表
序号 费用类别(可以按活动或者按财务科目详细列明) 单位 单价(元) 数量 小计(元) 备注
1 调研、评估建档社工费用 人 200*2人 60 24000 通过风险等级评估、需求评估建立一人一档一策产生的社工、志愿者人工费及调研材料费用等
调研、评估建档志愿者费用 人 50*2人 60 6000
调研、评估建档材料费用 个 60 60 3600
2 “送饺子送关爱”活动社工费用 人次 200*2人 24次 9600 1.项目周期内每月2次为项目受益群体提供以“双工携手, 送饺子送关爱”的形式开展巡视探访,同时提供包括代购、适老化设施维修设施改造、助医助行及处理行政事务等服务。
2.包括社工、志愿者人工费用和购买其他物资的费用,每次投入社会工作者2人,志愿者2人;
项目周期内不少于24次,每次受益人员不低于60人次。
3.社工费用、志愿者劳务费、物资费用以及服务开展发生的交通费、餐费等。
“送饺子、送关爱志愿者”费用 人次 50*2人 24次 2400
志愿服务中发生的其他费用 次 500 24 12000
3 志愿者团队增能互动讲师费用 次 800 12次 9600 聘请相关老师开展此项工作
,包含社工费用、聘请相关人员的费用及物资费用等。沟通技巧、人民调解、火灾预防、民法典解读、急救技能等知识培训、团队建设增能等购买物资等费用。
志愿者团队增能互动社工费用 次 200*2人 12次 4800
志愿者团建活动物资费用 次 600 12次 7200
4 开展社区活动时社工费用 人次 200*1人 12次 2400 投入1名社工加1名志愿者开展八段锦、太极拳、健身操、手工,同时也提供义务理发等志愿服务,每月至少一次活动以丰富老人的生活。
开展社区活动时志愿者费用 人次 50*2人 12次 1200
开展社区活动物资费用 次 600 12次 7200
5 宣传制作费 批 4000 1 4000 用于项目中制作易拉宝、条幅、宣传手持牌、印刷宣传单页、宣传册等物品。
6 项目管理费用 6% 6000 用于支付工作人员及志愿者意外伤害保险、税费及项目运行中不可预见的支出。
共计 1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