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公益项目

  • 机构名称:北京新越公益基金会
  • 项目类型: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论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为推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北京新越公益基金会决定发起“乡村振兴公益项目”(以下简称“乡村振兴项目”)。该项目拟通过搭建移动平台、改善教学环境、资助贫困学生、组织交流培训、传承传统文化、开展公益宣传等促进乡村振兴的公益活动,解决部分贫困乡村面貌落后、贫困学校教学环境较差、贫困学生上学困难等问题,推动乡村的建设与发展。

项目实施周期

计划实施周期:

已实施周期:

项目受益人数

目前已覆盖受益人数:

本次公益创投计划再次覆盖项目受益人数:

项目受益对象

项目资金规模(年度)

已开展的项目规模(万元):2024 年全年资金规模约 40 万元,主要用于帮扶贫困乡村小学的教育条件改善,涵盖了校舍修缮、教学器材添置、图书资源补充等具体帮扶行动,切实为乡村孩子创造了更优的学习环境。 2025年初步拟定在湖南桑植、广元两地的帮扶点贫困乡村小学投入10万元专项资金,将重点用于改善当地乡村小学的硬件设施。通过精准投入,持续助力提升帮扶点乡村小学的教育条件,让乡村孩子享有更优质的学习资源。

本次公益创投计划开展项目规模(万元):

项目主要实施地域

一、已实施地域 项目已在多地落地开展,2024 年,项目在湖南、内蒙、湖北、江西等地推进:在湖南东天堂与东风地区捐赠音乐器材、图书、电脑;为内蒙地区学校送去音乐器材;向湖北捐赠学习用品、文体用品及书包;向江西等地贫困学校捐赠生活必需品、学习用品及办公用品。 2025 年已实施计划中,继续援助体育用品、办公用品等物资。这些物资助力学生全面发展,让他们拥有健康、活力满满的校园生活;同时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使知识传递更加顺畅,为各地乡村教育振兴持续赋能。 二、本年度计划开展地域 湖南桑植作为本年度计划开展地域之一,当地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与特色农业 。如洪家关白族乡等区域正利用资源推动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项目计划在此助力提升教育水平、改善医疗条件,促进当地人才培养与居民健康保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四川广元此前已开展相关项目,本年度将持续深化,进一步巩固项目成果,拓展项目覆盖范围,从教育、医疗、乡村产业等多维度精准发力,助力广元乡村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项目合作单位

在乡村振兴公益项目推进过程中,过往已建立合作的单位包括:冯提莫工作室、浙江福事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广博集团科技有限公司、领先未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百家星耀(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这些合作单位通过资源支持、资金投入等方式,共同助力了帮扶点贫困乡村小学教育条件的改善。 对于 2025 年计划开展的项目,目前正积极筹划拓展合作范围,拟邀请联想等单位加入,携手推进帮扶点贫困乡村小学的教育帮扶工作,后续将进一步沟通具体合作细节,以期通过多方联动,持续为乡村教育条件提升汇聚力量。

项目需求

项目受益对象涵盖云南绿春县大黑山镇、甘肃镇原县牛塬小学和董渠小学、江西修水县、湖南临澧县以及江西、内蒙、湖北、湖南等多地贫困学校的师生,这两年累计受助师生约 9800 名。

2025 年,计划在河北北冶小学等学校开展帮扶,援助体育用品、办公用品等物资,预计将新增受助师生约 200 名。综合来看,项目累计及预计受助师生总数将达到约 10000 名,这些师生通过各类物资援助和相关支持,学习与教学环境得到改善,助力乡村教育发展。

项目目标

1. 总目标:聚焦湖南桑植、四川广元等地贫困乡村小学,通过物资援助与资源整合,改善教育硬件条件,深化 “社会力量协同” 模式,助力乡村教育振兴,扩大项目公益影响力。

2. 分目标及预期效果:

数量:为2个计划地域的乡村小学捐赠体育用品、办公用品等物资,新增受助师生约 200 名,累计受助师生总数达 10000 名;

质量:所有捐赠物资符合教育行业标准,校舍修缮及设备安装验收合格率 100%,确保安全耐用;

进度:2025年内完成物资采购、分发及落地使用,年底前完成项目成效评估;

效益:直接改善帮扶学校教学环境,提升教师教学效率,学生学习资源获取便利性提高,获当地师生及家长认可;

成长:推动联想等新合作单位落地参与,丰富 “社会力量协同” 模式案例,为后续扩大帮扶范围积累经验;

筹款:精准募集 20 万元专项资金(湖南桑植、四川广元各 10 万元),资金使用透明可追溯,确保全部用于教育条件改善。

项目成效

项目管理

一、项目必要性

乡村教育资源匮乏,多地幼儿园、小学图书不足、学校设备落后,制约孩子成长;急需音乐器材、图书、电脑等教学物资丰富课堂教学,拓宽学生视野,助力师生获取知识,满足学生日常学习与课余生活需求,促进其全面发展。此外乡村振兴需要多方面支持,需筑牢乡村教育振兴的物质与精神根基。乡村振兴故事缺乏曝光,难以长期关注。后续发展受限阻碍振兴。此项目可针对性解决这些问题,意义重大。

二、项目调研情况

教育领域调研发现,内蒙,湖北,湖南等地,相关学校文体物资缺乏,缺少文化建设。江西,内蒙等地贫困学校生活困难,学习生活条件急需改善。据此开展物资捐赠。文化宣传领域发现,多年来乡村振兴成果显著但缺少渠道进行传播,难以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关注乡村振兴事业,为乡村发展凝聚更多支持。

项目实施计划

本乡村振兴公益项目构建 “媒体平台 + 帮扶单位 + 社会力量” 协同模式,凝聚多元合力,赋能乡村发展,以下为具体模式及执行情况:

一、帮扶模式架构

以“凝聚社会合力,助推乡村振兴”为核心,联动媒体平台传播发声、帮扶单位专业支撑、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互补协作的公益生态,精准释放乡村振兴正能量。

二、执行环节与成效

(一)宣传互动:扩大公益声量

联动人民网、旗帜网、腾讯新闻等 50 余家媒体,为乡村振兴项目打造宣传矩阵。通过专题报道、短视频推广、直播探访等形式,聚焦乡村产业、人居环境、文化传承等振兴成果与需求,累计发布内容超百条,触达受众千万级,让乡村故事“出圈”,吸引社会目光聚焦乡村发展。

(二)上下联动:贯通帮扶网络

依托税务系统等帮扶单位体系,构建“总局 - 省 - 县”三级联动机制。总局统筹资源方向,省税务局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深入乡村学校、产业基地,精准反馈个性化需求;县税务机关“接地气”执行,投入人力协办产业培训、税法宣传进乡村(如为合作社、返乡创业者开展税务合规课)等活动,各级各司其职,让政策、资源高效下沉,激活乡村内生动力。

(三)共同行动:汇聚社会暖流

通过党总支、工会、团支部 5 次定向捐款捐物,涵盖乡村教育图书、产业帮扶农资等;更带动读者、爱心企业等社会力量响应。截至目前,超百家爱心单位、千名爱心人士参与,累计捐赠资金超百万元,捐建乡村书屋、助农直播间等设施,志愿者足迹覆盖超 20 个乡村,为困难学校改善教学条件,为特色产业链接市场资源,让“众人拾柴”成为乡村振兴日常。

三、模式价值

“媒体 + 帮扶单位 + 社会力量”模式,打破单一主体局限:媒体架起“传播桥”,让乡村需求被看见;帮扶单位筑牢“支撑网”,让资源精准落地;社会力量注入“活力源”,让公益更有温度。三方协同,既为乡村振兴攒足“人气”“财气”,更沉淀出可复制的公益协作经验,持续为乡村发展添翼赋能。

项目执行团队介绍

项目团队以 “专职统筹 + 兼职执行 + 志愿者补充” 的模式构成,结构灵活高效。专职人员 3 名,负责整体协调、资源对接及进度把控;兼职人员 5 名,涵盖教育、财务、宣传领域,分别承担方案细化、资金监管、活动记录工作。

近期拟吸纳 20多名志愿者,按职能分为 3 组:物资筹备组负责设备采购与分发,教学支持组协助特色课程开展,后勤保障组保障活动现场秩序。各组由 1 名兼职人员带队,形成 “专业引领 + 志愿补充” 的协作体系,确保项目落地高效有序。

项目年度预算

项目年度预算(单位:元)

1.项目活动经费

(1)捐助物资 150000 新课桌椅、多媒体设备、图书、体育用品等物资采购

(2)活动费 21000 物资运输费、现场分发组织费、志愿者交通补贴

(3)劳务费 19000 项目调研、验收人员劳务报酬

2.项目管理费

行政办公及审计费 10000 占总预算5%,用于财务审计资料整理等

3.合计 2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