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善前沿 小爱在线”京津冀蒙公益慈善发展项目
- 机构名称:北京市朝阳区将小爱社会工作发展服务中心
- 项目类型:京津冀协同发展
项目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指引,持续聚焦基层慈善治理创新。计划于北京市、河北省承德市以及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三地联合开展,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打造各具特色又相互协同的基层慈善治理及志愿服务新模式,预计服务大病患者、老人、特殊儿童、残障人士等2万人次。其中北京市将台地区将开展包含“将小爱”首善超市、首善广场以及首善公园为一体的基层慈善治理及志愿服务文化矩阵基地建设;冀蒙两地将参照“将小爱”病患全赋能项目经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为低保、大病患者家庭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同时发挥“将小爱”雏鹰成长训练营、关爱特殊儿童群体等助幼项目经验,为蒙地孤儿开展助幼服务。
项目实施周期
计划实施周期:
已实施周期:
项目受益人数
目前已覆盖受益人数:
本次公益创投计划再次覆盖项目受益人数:
项目受益对象
项目资金规模(年度)
已开展的项目规模(万元):30万
本次公益创投计划开展项目规模(万元):
项目主要实施地域
北京市朝阳区将台乡、河北省承德市、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
项目合作单位
项目实施合作单位 北京市朝阳区将台乡人民政府、河北省承德市民政局、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 项目推广合作单位 项目计划与北京市朝阳区慈善协会、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帮帮公益)、腾讯公益、北京市红十字会等单位联合开展募捐或其他形式合作
项目需求
社区居民、大病患者、老人、残障人士、两新群体、困境儿童等约2万人次。
项目目标
项目总目标:
在巩固与冀蒙两地现有合作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将小爱”于基层慈善治理实践领域的经验与优势,通过本项目,为社区居民及大病患者、困境儿童、老人、残障人士、两新群体等重点人群开展服务。在“将小爱”党建引领、政府支持、社会协同、专业支撑、公众参与的基层慈善治理实践模式下,形成并推广叫得响、带动强、可复制、可推广的“将小爱”慈善发展服务模式,全力促进京津冀慈善工作协同发展,并推动京蒙慈善工作与志愿服务事业的合作发展。
项目分目标:
⑴ 服务数量目标:完成冀、蒙各20名大病患者全赋能、内蒙古卓资县15名孤儿助幼服务;北京地区全年开展服务场次为30场;累计服务2万人次。
⑵ 服务质量目标:完善每周六公益大集慈善服务内容,全方位提升公益大集服务质量。
⑶ 项目进度目标:本年度内完成项目报批、北京地区基层慈善治理及志愿服务文化矩阵基地初步建设、公益大集慈善服务升级以及冀蒙两地定向人群服务目标。
⑷ 项目效益及成长目标:形成并推广叫得响、带动强、可复制、可推广的“将小爱”慈善发展服务模式,全力促进京津冀公益慈善事业协同发展,并推动京蒙慈善工作合作发展。
⑸ 项目筹款目标:通过多种形式、渠道完成项目资金筹款30万元。
项目成效
2023 梵谷水郡社区后疫情时期居民参与社区治理项目
该项目委托方为将台地区办事处 委托金额为10万元
基本情况:项目是在社区强烈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抗疫成果总结、延续转化和服务提升。挖掘宣传社区疫情防控典型人物或温暖心的小事,有效提高志愿者的积极性引导居民参与。通过培育社区新人志愿服务队伍,提高志愿服务能力扩充志愿力量;解决了社区社工及志愿者的心理疏导及关爱难题;通过社区公共空间改造,营造了后疫情时代的美好社区生活。
项目管理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精神,持续聚焦基层慈善治理创新,北京市朝阳区党建品牌、慈善平台“将小爱”计划通过该项目,为社区居民及大病患者、老人、残障人士及两新群体等重点人群开展服务。形成并推广叫得响、带动强、可复制、可推广的“将小爱”慈善发展服务模式,全力促进京津冀社会工作与公益慈善事业协同发展,并推动京蒙慈善工作合作发展。
经认真调研,“将小爱”品牌及其慈善领域影响力具备一定优势,曾荣获2022中华慈善总会“中华慈善品牌”项目、2022北京市公益创投大赛第一名、两度荣登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近年来在基层慈善治理体系创新领域开展了丰富实践,病患全赋能项目突破传统大病救助服务模式,为患者及家属匹配了医疗救助、心理疏导、社区融入等多方支持。项目在组织模式上采用了“网络筹款”模式,面向全社会为大病患者筹措款项。在京开展期间,受助对象相继送来锦旗以表达肯定与谢意,具备在冀、蒙两地推广的经验。“将小爱”在2024年已与河北省承德市正式合作开展“将小爱”AI承德公益慈善服务暨京津冀及环渤海地区社会工作协同发展项目,双方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两地在推进助老服务、志愿服务队建设的基础上,本次将拓展大病患者服务领域合作。
项目实施计划
1.立项申报阶段(2025.4-2025.7)
实施内容:制定、完成并向上级单位报送项目整体实施方案,与冀、蒙两地签订项目合作协议。
实施要点:基于公益大集、病患全赋能、“将小爱”AI承德公益慈善服务暨京津冀及环渤海地区社会工作协同发展项目等基层慈善项目开展现状及经验,制定本项目实施方案并报送上级单位。
项目管理及风险评估:以该项目成功入选首批2025年京津冀慈善事业协同发展发布项目为契机,做好项目宣传报道,营造良好的慈善文化氛围。
2.项目实施阶段(2025.8-2025.11)
实施内容:完成“将小爱”首慈善超市、首善公园基础景观建设部分,升级首善广场公益大集慈善服务活动;在冀、蒙两地各选定20名大病患者开展全赋能服务;为蒙地15名孤儿开展助幼服务。
实施要点:首善超市将来自企业及个人捐赠的物品以义卖方式出售,所得善款全部进入“将小爱”公益慈善基金,并对新就业群体给予常年超低折扣购物优惠,为残障人群提供无障碍通道;首善广场聚焦更加丰富多样的社会服务活动,完善每周六公益大集社会服务及志愿活动内容等;首善公园将通过流动太空舱流动车和专属宣传栏,呈现“将小爱”三周年以来的榜样人物、故事、先进单位,同时宣传中外慈善文化理念、推介慈善项目,逐步形成慈善宣传矩阵和生态慈善博物馆,为打造“首善之区”、建设“五宜朝阳”贡献力量。阵地预计全年开展服务场次为30场,累计服务2万人次。
河北省承德市以及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两地,将参照“将小爱”病患全赋能、雏鹰成长训练营项目经验优势,开展针对性服务。
项目管理及风险评估:首善超市目前处于试营业阶段,需做好人员管理、成本控制;首善公园待建,需确保整体规划设计的观赏性、功能性与慈善文化宣传有机融合;首善广场公益大集需丰富内容,提升服务效果。严格依照相关要求选定冀、蒙两地大病患者,适时推出专题报道,提升项目口碑,需注意服务对象隐私保护及舆情风险管理;针对蒙地开展助幼服务应需注重其心理成长关怀。
3.项目收尾阶段(2025.12)
实施内容:做好项目收尾工作,总结项目经验成果。
实施要点:依据项目实践成果,形成专题报告,提升项目的专业化、理论价值及示范性宣传效应,将经验推广至京津冀其他城市以及山东等环渤海地区。
项目管理及风险评估:基于项目成果总结、沉淀“将小爱”于基层慈善治理实践领域的经验与优势,形成、完善其独具特色的基层慈善治理创新模式,全方位营造“基层慈善、大众慈善、身边慈善、人人慈善”的浓厚慈善文化氛围。
项目执行团队介绍
项目由“将小爱”工作组执行组长张振安整体把控,将小爱社会发展服务中心执行开展,在京项目由高嘉、李瑶函、李子儒、杨振北、李泽华、于斌等人推进落实,涉冀项目由许九飞推进落实、涉蒙项目由该中心联合将台乡政府结合对口帮扶业务推进。
上级领导、慈善领域及社会工作专家对项目开展予以指导,志愿者主要进行活动保障、人员支持等。
项目年度预算
序号 费用类别 单价(元) 数量 资金金额 备注
(元)
1 项目活动经费—劳务费 2000 8 16000 “将小爱”首善超市人员劳务费,包括保洁、志愿者(售货员)补贴等,按照2000元/月,8个月总费用测算。
2 项目活动经费—活动费 5000 40 200000 冀蒙两地为大病患者开展的专项服务支持,按照5000元/人,两地各20人测算。
3 项目活动经费—活动费 3000 15 45000 为蒙地15名孤儿开展关爱服务,按照4000元/人测算。
5 项目活动经费—活动费 5000 3 15000 “将小爱”首善广场及首善公园开展的大型专场服务活动费用,按每场5000元,3场(季度开展)测算。
6 管理费及其他 —— 8% 24000
合计 300000 项目计划与北京市朝阳区慈善协会、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帮帮公益)、腾讯公益、北京市红十字会等单位联合开展募捐或其他合作,以助力资金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