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法治协同-公益法律服务与社会工作赋能行动

机构名称:北京律师法学研究会 项目类型:京津冀协同发展

新时代,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稳步推进,科教文卫体事业蓬勃发展。但基层治理法治化仍面临诸多挑战,法律服务资源不足、群众法律意识薄弱等问题亟待解决。在此背景下,北京律师法学研究会提出本项目。以双师联动为创新模式,融合律师专业法律知识与社工师人文关怀技能,构建1个核心目标、2类服务场景、3类特色活动与4项服务形式的“1234”体系化服务框架。通过跨区域的法治研讨会,汇聚京津冀三地法学专家、律师及社工机构之力,深入探讨基层治理法治化的路径与策略,推动法律知识普及。以法治为纽带,整合资源,凝聚共识,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法治动力,助力打造法治化、现代化的基层治理格局,共创和谐、稳定、繁荣的京津冀美好未来。

更多》

“五驾马车”齐发力 “保驾护航”暖夕阳

机构名称:北京怀柔华彩社会工作事务所 项目类型:为老服务

2024年10月至2025年1月在怀柔区偏远山区汤河口镇“五驾马车”齐发力“保驾护航”暖夕阳小组工作已成功实施。通过社会工作中的小组工作模式,精准服务了10名60岁以上糖尿病老人。项目围绕“健康教育、合理膳食、运动疗法、安全用药、自我监测”“五驾马车”体系,开展了知识讲座、行为指导、实操训练等6次主题活动,孵化出抗糖志愿队,发放宣传材料50余份,提升参与者疾病自我管理能力,构建起村级互助支持网络。通过问卷调查显示,参与者中90%以上老人掌握基础抗糖知识,80%形成规律运动与膳食习惯,解决了偏远地区慢性病干预“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更多》

公益传播365

机构名称:北京中仁慈善基金会 项目类型:京津冀协同发展

公益传播365项目,寓意着一年365天,好人好事每日不断呈现。通过全年持续不断的公益传播行动,竭力推动公益事业稳步发展和持续进步。项目深切注重公益传播的持久性与广泛性,鼓舞公众每天对公益事业关注,积极投身其中并提供有力支持,携手并肩共同营造出全社会醇厚浓郁的公益氛围。

更多》

“沃土优农公益计划”

机构名称:北京中仁慈善基金会 项目类型:乡村振兴

为落实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强化耕地保护与粮食产能提升"的要求,本项目针对我国超40%耕地退化、化肥农药过度使用导致土壤生态失衡等问题,通过生物技术改良土壤,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助力乡村振兴。“沃土优农公益计划”以各级政府为主要合作对象,以地方农业种植户为帮扶对象,开展慈善捐赠,实现推动地方农业绿色转型。实施后预计可实现示范区化肥减量、土壤有机质提升等成效,助力实现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目标,促进农业绿色转型与农民增收。

更多》

守护脊梁爱心护脊包项目

机构名称:北京海鹰脊柱健康公益基金会 项目类型:乡村振兴

300字之内,请简单、清晰的描述出项目基本情况及产生的社会价值,用数据体现项目成效 青海省玉树州由北京市对口支援,青少年脊柱侧弯发病率较高。通过调研发现,青海省玉树州青少年及其家中脊柱健康意识薄弱,并且缺乏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玉树州全州在校初中生约2万余人,根据之前的工作经验,预估该州需要干预的脊柱侧弯初中生约600人(3%)。守护脊梁爱心护脊包项目旨在为玉树州全州初中生在校生提供脊柱健康保护支持,并为该州600名脊柱侧弯初中生发放护脊包,包含护脊教具:护脊书包、矫正带、脊柱侧弯筛查卡、脊柱健康手册、护脊练习操、姿势提醒器、康复训练指导视频及手册。同时,联动基层医疗机构开展脊柱健康筛查和科普讲座,提升青少年及家长的脊柱健康意识。

更多》

“双暖”为老社会服务创新计划

机构名称:北京宜和基层党建与社区治理发展研究院 项目类型:为老服务

“双暖”为老社会服务创新计划以“劳动暖家、服务暖邻”为核心理念,通过深入研发“双暖”科技为老数字平台(集成资源流转仓储、需求登记、服务接单、时长统计等功能),完成与“卫老充满爱”互联网+平台端口数据对接,推动社会资源和医疗数据共享,实现社区“为老吹哨”的一站式服务平台。项目依托平台自研功能,针对高龄、独居、失能等老年群体的居家养老需求,整合医疗、公益及志愿者资源,实现需求对接、服务派单及资源调度功能,打造“医养社智”为老服务生态圈。

更多》

特殊群体关爱帮扶计划——明伦公益智能AI守护项目

机构名称:北京明伦公益基金会 项目类型:为老服务

“特殊群体关爱帮扶计划——明伦公益智能AI守护项目”,通过“科技+公益”模式,为全国60岁及以上环卫工人、护理员等特殊老年群体提供智能化养老服务。 项目为老年人配备搭载AI助手的智能手表,集成便民守护、亲情守护、健康守护、外出守护四大守护功能。同时,项目建立社区智能化服务网络,整合可穿戴设备、门禁系统等数据资源,形成多方联动的普惠帮扶机制。并通过智能手机培训、心理疏导及防诈宣传,构建起“居家—社区—医院”三级医养服务体系,依托实时健康数据跟踪,打造“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的健康管理模式。 项目前期已在北京、陕西、吉林、新疆等地开展,受益人群3000人左右,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出行的安全问题。

更多》

心理健康进校园

机构名称:北京红叶公益基金会 项目类型:京津冀协同发展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学生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也日趋增加。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自我认同危机等,在青少年群体中愈发普遍。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对其学业、生活和未来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在此景下,心理健康进校园活动旨在通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提高情绪调节能力,培养积极应对压力和挑战的心态。通过这一活动,学校可以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2024年心理进校园项目覆盖人数:2万人次、间接受益10万人。

更多》

公益早筛健康行

机构名称:北京微爱公益基金会 项目类型:京津冀协同发展

北京微爱公益基金会为响应国家提出的“健康中国”战略,持续推进医疗健康事业升级,聚焦居民生命安全保障。基金会发起“公益早筛健康行”项目,联合各地卫健部门、医疗机构等,聚焦大病早筛与救助:通过开展甲状腺结节、骨密度、眼底等多病种免费筛查,在患病初期阻断病情恶化带来的家庭负担;同时,为家庭相对困难的大病患者提供资金帮扶,全方位推动医疗公益事业发展,帮助大病患者重燃生活信心,赋能“健康中国”建设。截至2025年,5月底。项目已覆盖全国28个省市(含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石家庄市等城市地区),深入超6000个基层社区、学校、工厂,累计举办筛查活动超8000场,为110万余人次提供专业筛查服务,以实际行动筑牢民生健康防线。

更多》

AI承德——五社联动跨区域慈善治理综合体打造

机构名称:北京市美丽人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项目类型:京津冀协同发展

承德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和京津冀生态涵养区,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存在短板,亟需外部赋能;北京拥有丰富资源,具备辐射带动能力。在此背景下,本项目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指引,落实相关规划要求,打造 “AI 承德 —— 五社联动跨区域慈善治理综合体”。通过 “1235” 赋能体系模式,即1个核心目标聚焦扶老助孤服务提质增效,2个驱动力量为党建引领和慈善联动,3大支持平台包括资源对接、能力建设和数字化管理平台,5社联动主体为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和社会慈善资源,推动京承深度合作,实现资源互补与协同发展,打造 “AI承德” 品牌,构建跨区域慈善治理新模式。

更多》
1 2 3 4 5 6 7 共 6页 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