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津冀法治协同-公益法律服务与社会工作赋能行动
机构名称:北京律师法学研究会 项目类型:京津冀协同发展
新时代,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稳步推进,科教文卫体事业蓬勃发展。但基层治理法治化仍面临诸多挑战,法律服务资源不足、群众法律意识薄弱等问题亟待解决。在此背景下,北京律师法学研究会提出本项目。以双师联动为创新模式,融合律师专业法律知识与社工师人文关怀技能,构建1个核心目标、2类服务场景、3类特色活动与4项服务形式的“1234”体系化服务框架。通过跨区域的法治研讨会,汇聚京津冀三地法学专家、律师及社工机构之力,深入探讨基层治理法治化的路径与策略,推动法律知识普及。以法治为纽带,整合资源,凝聚共识,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法治动力,助力打造法治化、现代化的基层治理格局,共创和谐、稳定、繁荣的京津冀美好未来。
更多》
-
公益传播365
机构名称:北京中仁慈善基金会 项目类型:京津冀协同发展
公益传播365项目,寓意着一年365天,好人好事每日不断呈现。通过全年持续不断的公益传播行动,竭力推动公益事业稳步发展和持续进步。项目深切注重公益传播的持久性与广泛性,鼓舞公众每天对公益事业关注,积极投身其中并提供有力支持,携手并肩共同营造出全社会醇厚浓郁的公益氛围。
更多》
-
心理健康进校园
机构名称:北京红叶公益基金会 项目类型:京津冀协同发展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学生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也日趋增加。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自我认同危机等,在青少年群体中愈发普遍。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对其学业、生活和未来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在此景下,心理健康进校园活动旨在通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提高情绪调节能力,培养积极应对压力和挑战的心态。通过这一活动,学校可以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2024年心理进校园项目覆盖人数:2万人次、间接受益10万人。
更多》
-
公益早筛健康行
机构名称:北京微爱公益基金会 项目类型:京津冀协同发展
北京微爱公益基金会为响应国家提出的“健康中国”战略,持续推进医疗健康事业升级,聚焦居民生命安全保障。基金会发起“公益早筛健康行”项目,联合各地卫健部门、医疗机构等,聚焦大病早筛与救助:通过开展甲状腺结节、骨密度、眼底等多病种免费筛查,在患病初期阻断病情恶化带来的家庭负担;同时,为家庭相对困难的大病患者提供资金帮扶,全方位推动医疗公益事业发展,帮助大病患者重燃生活信心,赋能“健康中国”建设。截至2025年,5月底。项目已覆盖全国28个省市(含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石家庄市等城市地区),深入超6000个基层社区、学校、工厂,累计举办筛查活动超8000场,为110万余人次提供专业筛查服务,以实际行动筑牢民生健康防线。
更多》
-
AI承德——五社联动跨区域慈善治理综合体打造
机构名称:北京市美丽人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项目类型:京津冀协同发展
承德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和京津冀生态涵养区,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存在短板,亟需外部赋能;北京拥有丰富资源,具备辐射带动能力。在此背景下,本项目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指引,落实相关规划要求,打造 “AI 承德 —— 五社联动跨区域慈善治理综合体”。通过 “1235” 赋能体系模式,即1个核心目标聚焦扶老助孤服务提质增效,2个驱动力量为党建引领和慈善联动,3大支持平台包括资源对接、能力建设和数字化管理平台,5社联动主体为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和社会慈善资源,推动京承深度合作,实现资源互补与协同发展,打造 “AI承德” 品牌,构建跨区域慈善治理新模式。
更多》
-
“标准共建·人才共育”——京津冀专业社会工作协同发展双提升项目
机构名称:北京社会工作者协会 项目类型:京津冀协同发展
为深入推进京津冀社会工作一体化发展,本项目重点围绕"机制建设"和"队伍建设"两大目标,着力构建跨区域社会工作协同专业发展体系。一是提升专业标准水平,通过标准化建设提升服务的专业性和规范性,形成针对性强、适配性高的京津冀协同模式。二是提升专业队伍素质水平,开展常态化专业能力提升培训,重点培养具备跨区域服务能力的复合型社会工作人才。 本项目通过标准共建、人才共育、资源共享的协同机制,着力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打造京津冀社会工作协同发展的示范样板,为提升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提供专业支撑。项目实施后将显著提升三地社会工作服务的标准化、专业化水平,为全国区域社会工作协同发展积累宝贵经验。
更多》
-
“景韵新意”景山街道社区协同治理项目
机构名称:北京昭阳社会工作发展中心 项目类型:京津冀协同发展
“1+8+N微景花园”建设是景山街道近年来重点实施的基层治理创新工程,项目联合中央美院工作室,协同辖区中医院、学校等社会力量,培育“胡同园丁”居民自治队伍,完成社区微空间的美化与改造。采用“嵌入式更新”的思路,在保留胡同原有肌理的基础上,对景山街道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功能升级,打造兼具首都文化展示与居民生活功能的“可参与的景致”。依托共生景致的共创机制,推动探索“微景实验室”平台,梯队化培育本土人才的同时,探索基层创新治理提升核心城区文化形象的实践可行性,形成胡同文化更新的实践样本。
更多》
-
同心计划·铸牢教育 ——京津冀青少年抗战精神传承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活动
机构名称:北京怀柔石榴村社发展促进中心 项目类型:京津冀协同发展
本项目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扣2025年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一重要历史节点,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旨在通过组织“同心计划·铸牢教育”青少年主题教育活动,促进京津翼三地青少年的深度交往交流交融。项目将充分利用京津冀地区丰富的抗战红色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通过专题授课、实地考察和多形式互动,引导青少年深刻理解抗战精神的时代内涵及其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此次跨区域协同研学,提升青少年对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知与认同,培养其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和对区域发展的责任感,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青春活力。
更多》
-
“首善前沿 小爱在线”京津冀蒙公益慈善发展项目
机构名称:北京市朝阳区将小爱社会工作发展服务中心 项目类型:京津冀协同发展
项目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指引,持续聚焦基层慈善治理创新。计划于北京市、河北省承德市以及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三地联合开展,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打造各具特色又相互协同的基层慈善治理及志愿服务新模式,预计服务大病患者、老人、特殊儿童、残障人士等2万人次。其中北京市将台地区将开展包含“将小爱”首善超市、首善广场以及首善公园为一体的基层慈善治理及志愿服务文化矩阵基地建设;冀蒙两地将参照“将小爱”病患全赋能项目经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为低保、大病患者家庭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同时发挥“将小爱”雏鹰成长训练营、关爱特殊儿童群体等助幼项目经验,为蒙地孤儿开展助幼服务。
更多》
-
睛彩京津冀 同益光明行
机构名称:北京同仁张晓楼眼科公益基金会 项目类型:京津冀协同发展
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响应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号召,进一步促进京津冀眼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特此申报《睛彩京津冀 同益光明行》公益项目。通过项目实施组织同仁专家公益团队深入京津冀县、乡、村、镇开展义诊咨询、义诊带教、公益手术、基层医生培训、举办科普讲座等公益形式。受益对象:京津冀县、乡、村、镇困难人群及边远地区居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