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驾马车”齐发力 “保驾护航”暖夕阳

机构名称:北京怀柔华彩社会工作事务所 项目类型:为老服务

2024年10月至2025年1月在怀柔区偏远山区汤河口镇“五驾马车”齐发力“保驾护航”暖夕阳小组工作已成功实施。通过社会工作中的小组工作模式,精准服务了10名60岁以上糖尿病老人。项目围绕“健康教育、合理膳食、运动疗法、安全用药、自我监测”“五驾马车”体系,开展了知识讲座、行为指导、实操训练等6次主题活动,孵化出抗糖志愿队,发放宣传材料50余份,提升参与者疾病自我管理能力,构建起村级互助支持网络。通过问卷调查显示,参与者中90%以上老人掌握基础抗糖知识,80%形成规律运动与膳食习惯,解决了偏远地区慢性病干预“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更多》

“双暖”为老社会服务创新计划

机构名称:北京宜和基层党建与社区治理发展研究院 项目类型:为老服务

“双暖”为老社会服务创新计划以“劳动暖家、服务暖邻”为核心理念,通过深入研发“双暖”科技为老数字平台(集成资源流转仓储、需求登记、服务接单、时长统计等功能),完成与“卫老充满爱”互联网+平台端口数据对接,推动社会资源和医疗数据共享,实现社区“为老吹哨”的一站式服务平台。项目依托平台自研功能,针对高龄、独居、失能等老年群体的居家养老需求,整合医疗、公益及志愿者资源,实现需求对接、服务派单及资源调度功能,打造“医养社智”为老服务生态圈。

更多》

特殊群体关爱帮扶计划——明伦公益智能AI守护项目

机构名称:北京明伦公益基金会 项目类型:为老服务

“特殊群体关爱帮扶计划——明伦公益智能AI守护项目”,通过“科技+公益”模式,为全国60岁及以上环卫工人、护理员等特殊老年群体提供智能化养老服务。 项目为老年人配备搭载AI助手的智能手表,集成便民守护、亲情守护、健康守护、外出守护四大守护功能。同时,项目建立社区智能化服务网络,整合可穿戴设备、门禁系统等数据资源,形成多方联动的普惠帮扶机制。并通过智能手机培训、心理疏导及防诈宣传,构建起“居家—社区—医院”三级医养服务体系,依托实时健康数据跟踪,打造“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的健康管理模式。 项目前期已在北京、陕西、吉林、新疆等地开展,受益人群3000人左右,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出行的安全问题。

更多》

“银龄伙伴 余热照航”——长者认知障碍社区自扶互促志愿服务项目

机构名称:北京市顺义区80后义工社 项目类型:为老服务

本项目围绕预防、干预、支持全链条,构建“低龄助高龄、健康助失能”的社区内生服务网络——由低龄健康老人主导服务设计,联合专业资源(医护、社工、心理),将服务嵌入社区日常场景。重点培育1支20人“余热生辉志愿服务队”,覆盖15个社区,为认知障碍高风险及确诊长者提供记忆训练、生活陪伴等服务超500人次,为家庭照护者提供喘息支持80人次,80%受助老人因参与互助活动更愿融入社区,70%家庭照护者压力显著减轻。既回应认知障碍群体的服务需求,又在互助中实现代际融合、社区共融,打造“老有所为”实践样本与“自扶互助”慈善品牌,助力社区养老服务可持续发展。

更多》

居家养老供需如何高效对接--社区养老顾问培育计划

机构名称:北京泰康养老服务促进中心 项目类型:为老服务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扩大社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依托社区为居家养老提供有力支持。中心参与北航社区、金台社区、北师大社区养联体筹建及运营工作,在社区如何开展养老服务供需对接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在街道党委指导下社区养老顾问培育项目,拟通过社区养老顾问培育计划,助力老人居家养老服务能力提升,具体做法是:在街道层面打造养老服务联席会制度,并培育养老顾问队伍,在社区层面建立养老服务议事会制度。通过联席会统筹辖区养老服务供需对接,通过养老服务议事会挖掘梳理社区养老服务需求,通过养老顾问将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和碎片化的服务供给做好对接,为辖区老人提供多样化服务供给。

更多》

关爱失独 暖心行动

机构名称:北京尚善公益基金会 项目类型:为老服务

失独父母,“是计生家庭的特殊群体,曾为我国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国计生协 [2017]30 号)”,他们大都在 50 岁以上,经历老来丧子的人生大悲,承受着濒临精神崩溃的深度痛苦,有的甚至引发更严重的身心疾病。  对他们来说,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个孩子,同时也失去了生命的传承,失去了生活的依靠,失去了精神的寄托……为了让失独父母逐渐从哀伤与绝望中摆脱出来,重燃生活的信心,我们发起了“关爱失独 暖心行动”持续性公益项目,为失独父母搭建一个长期稳定的互助交流平台,组织开展传统节日活动、工作坊、暖心陪伴等;开发了尚善暖心小程序,为失独父母创建一个在线精神家园。

更多》

“花开有声 青声相伴”志愿服务项目

机构名称:北京市石景山区太阳花听力言语康复中心 项目类型:为老服务

“花开有声 青声相伴”成人听障人士陪练志愿服务项目由太阳花听力言语康复中心联合多方发起,是北京市首支聚焦成人听障群体的陪练公益项目。针对听障人士康复后缺乏实战交流环境、进步缓慢的痛点,项目通过一对一陪练、小组练习、场景模拟等服务,结合主题沙龙与户外实践,助力提升其语言沟通和社会融入能力。 项目构建 “高校 - 社区 - 专业机构” 协作网络,北方工大储能学院输送志愿者,社区链接资源,康复中心专业督导,并以激励机制保障长效服务。自成立以来,已累计服务 60 人次,覆盖 10 名听障人士,培育 30 人志愿队。项目获北京市残联、区残联、区红会认可,其创新模式成为行业典范,有效推动残健共融,为听障群体社会融入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更多》

心巢北理-老年心理健康促进项目

机构名称:北京懋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项目类型:为老服务

"心巢北理-老年心理健康促进项目"由北京懋德社工发起,聚焦北理工离退休教职工及朝阳区社区老人心理健康需求,通过心理测评、咨询、促进活动及心理疗愈技术(绘本疗愈、心理戏剧),构建"高校-社区"支持网络。覆盖1000名老人(北理工600人),缓解孤独、焦虑抑郁,增强社会参与。以"人生回顾绘本共读""角色交换心理戏剧"等创新形式,帮助安全释放情绪、改善认知、重建联结,探索"学术支持+专业服务"模式,总结首都特色经验,服务老龄化社会治理。

更多》

“双工“携手“四有”融合———保障房困境老人支持计划

机构名称:北京市美丽心灵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项目类型:为老服务

以满足居民需求为导向,本着“七有五性”的原则实现社区治理的专业化,让服务对象生活幸福指数提升。 围绕“有”这个主题,链接多方社会资源,创新养老服务方式,为居住在景和园保障房社区内60余名失独、重残、失能、空巢、高龄、困难老年人提供情绪疏导、生活照顾、关系调适、能力提升、喘息增能、社会参与等方面的专业服务,促进老年人建立融洽的家庭和社区关系,帮助其认识新朋友,建立积极的邻里和社区支持网络,培养老年人助人自助公益思维,实现社区大融合,进而实现老年人群体在社所乐。同时也营造“有安全”、“有关爱”“有健康”“有获得”的“四有社区”文化氛围。

更多》

生命守护·归元安宁——构建社区居家安宁疗护服务模式

机构名称:北京归元健康服务发展中心 项目类型:为老服务

在我国老龄化加速的背景下,每年有数百万老年人在生命末期面临疼痛折磨与照护困境。研究表明,79.61%的终末期患者希望在家中离世,但专业服务严重不足。 本项目依托海淀区学院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新构建"居家-社区-医院"三级联动服务模式,为老年患者提供疼痛管理、心理支持、舒适照护、生命意义支持,同时为家属提供哀伤辅导、喘息服务和后事安排指导。 项目同时构建社区居家安宁疗护培训体系和服务模式,赋能医生发展专业特长,理清医护社的分工与协作。 截至2024年底,机构在京开展居家安宁支持及线上咨询超200人次,患者家庭对机构服务推荐度为100%。 本项目预期一年内服务老年患者和家庭100人次,通过全人照护理念,打造关怀型家庭照护。

更多》
1 2 3 4 5 6 7 共 3页 到第